浮云蔽日
基本解释
词条:『浮云蔽日』
拼音:fú yún bì rì
注音:ㄈㄨˊ ㄩㄣˊ ㄅ一ˋ ㄖˋ
解释: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浮云蔽日主谓式;作宾语、补语;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典故出处:《文子 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运用示例: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陈毅《赠同志》诗
古代诗词
元代.白朴.沁园春 金陵凤凰台眺望:「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唐代.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
元代.王冕.夏节士:「浮云蔽日客梦单,勇锐欲食奸臣肝。」
清代.梁启超.去国行:「浮云蔽日不可扫,坐令蝼蚁食应龙。」
宋代.陈普.咏史下·王猛:「浮云蔽日何难见,独有操琴赵整知。」
近义词:浮云翳日
基本字义
浮fú(ㄈㄨˊ)
1、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2、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3、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4、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5、暂时的:浮记。浮支。
6、可移动的:浮财。浮荡。浮吊。浮动。
7、超过,多余:人浮于事。
8、呈现,涌现:浮现。浮想。
9、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浮脉。
基本字义
云(雲)yún(ㄩㄣˊ)
1、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3、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4、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基本字义
蔽bì(ㄅ一ˋ)
1、遮,挡:蔽野。遮蔽。掩蔽。
2、隐藏:蔽匿。隐蔽。
3、欺骗,隐瞒:蒙蔽。蔽美扬恶。
4、概括:一言以蔽之。
基本字义
日rì(ㄖˋ)
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3、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4、某一天:纪念日。
5、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时候:春日。往日。
7、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8、特指“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