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垓八埏
基本解释
词条:『九垓八埏』
拼音:jiǔ gāi bā yán
注音:ㄐ一ㄡˇ ㄍㄞ ㄅㄚ 一ㄢˊㄕㄢ
解释: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成语解释
典故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古代诗词
明代.岳正.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 其十八 送神:「九垓八埏恣上下,云飞飞兮神去也。」
基本字义
九jiǔ(ㄐ一ㄡˇ)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基本字义
垓gāi(ㄍㄞ)
1、荒远之地,一方广大区域:垓埏(极远的地方)。“天子居九垓之田”。垓极(荒远之外)。
2、界限:垓坫(边界)。重(chǒng)垠累(lěi)垓(重重的限制)。
3、古代数名,指一万万。
4、古同“陔”,层,阶次。
5、指战场、陆地:垓心(战地中心)。
基本字义
八bā(ㄅㄚ)
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基本字义
埏yán(一ㄢˊ)
1、地的边际。
2、墓道:埏道。埏隧。埏闼(墓道的门)。
其他字义
埏shān(ㄕㄢ)
1、用水和(huóㄏㄨㄛˊ)土:埏埴(“埴”,土;和泥制作陶器,引申为陶冶、培育的意思)。埏揉(反复捶击、踩踏制作陶器的黏土,引申为反复修改、锤炼诗文)。埏稾(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