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迹萍踪
基本解释
词条:『梗迹萍踪』
拼音:gěng jì píng zōng
注音:ㄍㄥˇ ㄐ一ˋ ㄆ一ㄥˊ ㄗㄨㄥ
解释: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梗迹萍踪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典故出处: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近义词:梗迹蓬飘
基本字义
梗gěng(ㄍㄥˇ)
1、植物的枝或茎:菜梗子。
2、直,挺立:梗着脖子。
3、正直,直爽:梗直。
4、阻塞,妨碍:梗塞(sè)。梗阻。心肌梗死。
5、大略:梗概。
6、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基本字义
迹jì(ㄐ一ˋ)
1、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2、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3、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4、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5、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基本字义
萍píng(ㄆ一ㄥˊ)
1、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萍泊。萍踪。萍水相逢。
基本字义
踪zōng(ㄗㄨㄥ)
1、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