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
基本解释
词条:『藏龙卧虎』
拼音:cáng lóng wò hǔ
注音:ㄘㄤˊ ㄌㄨㄥˊ ㄨㄛˋ ㄏㄨˇ
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藏龙卧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不平常的人。
典故出处: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运用示例:在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藏龙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同小地方可比。◎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
精选例句
1、中州这一带地方,,乃是藏龙卧虎之地。
2、你知道在广州和深圳有好多人才,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啊!
3、女子亦暗暗吃惊,心想这京城果然藏龙卧虎,随便找个人都是武林高手,终究不敢太过招风揽火。
4、有了上次被人发现的教训,涂飞此刻就变得更加小心了,,玩家里藏龙卧虎,保不准就有其他的包子西施隐藏在其中。
5、要知道每一个小组都是藏龙卧虎之地.
古代诗词
清代.佚名.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视罔不正,终然允藏龙卧虎。」
近义词:潜龙伏虎
反义词:藏污纳垢、野无遗才
基本字义
藏cáng(ㄘㄤˊ)
1、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2、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其他字义
藏zàng(ㄗㄤˋ)
1、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2、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4、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5、古同“臟”。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卧wò(ㄨㄛˋ)
1、睡倒,躺或趴:卧倒。卧铺。卧室。卧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卧卧传中”)。卧槽。卧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卧虎(喻潜藏着人才)。
2、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卧个鸡子儿。
基本字义
虎hǔ(ㄏㄨˇ)
1、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古同“唬”,威吓。
4、古同“琥”,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