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相残
基本解释
词条:『骨肉相残』
拼音:gǔ ròu xiāng cán
注音:ㄍㄨˇ ㄖㄡˋ ㄒ一ㄤ ㄘㄢˊ
解释:亲人间相互残杀。比喻自相残杀。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骨肉相残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自相残杀。
典故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运用示例:家门不幸,骨肉相残,诚有愧于邻国。◎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古代诗词
唐代.吴筠.览古十四首:「奸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
元代.郝经.青城行:「祸本骨肉相残贼,大臣蔽君尤壅塞。」
宋代.释居简.读南迁录:「骨肉相残甚于寇,倒把太阿归女手。」
清代.张洵佳.明祖杀功臣:「骨肉相残杀,燕子飞上天。」
清代.周起渭.分咏京师古迹得明成祖华严经大钟:「骨肉相残悲已事,憾留此钟阅三世。」
近义词:煮豆燃萁、兄弟相斗、煮豆燃箕、豆箕相煎、兄弟阋墙
基本字义
骨gǔ(ㄍㄨˇ)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gū(ㄍㄨ)
1、〔骨朵儿(duor)〕尚未开放的花朵。
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基本字义
肉ròu(ㄖㄡˋ)
1、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2、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3、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4、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5、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6、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基本字义
相xiāng(ㄒ一ㄤ)
1、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相符。相继。相间(jiàn)。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3、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4、姓。
其他字义
相xiàng(ㄒ一ㄤˋ)
1、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3、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4、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5、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6、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8、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9、姓。
基本字义
残(殘)cán(ㄘㄢˊ)
1、害,毁坏:残害。摧残。
2、不完全,余下的:残余。残阳。残存。残废。残佚。苟延残喘。
3、凶恶:残忍。残酷。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