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泰山
基本解释
词条:『不识泰山』
拼音:bù shí tài shān
注音:ㄅㄨˋ ㄕˊ ㄊㄞˋ ㄕㄢ
解释: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规用法:不识泰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精选例句
1、怪呢!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遇到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了!
2、我小声嘀咕着:你咋不说81元呢?想欺骗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3、他说: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中华鲟啊!
4、廉颇(抱住蔺相如两腿泪流满面):蔺大人哪,老夫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呀!
5、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们是有眼不识泰山!
古代诗词
清代.林朝崧.戏赠亦仙:「目不识泰山,二豪空侍侧。」
近义词:有眼无珠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识(識)shí(ㄕˊ)
1、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识途老马。
2、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其他字义
识(識)zhì(ㄓˋ)
1、记住:博闻强识。
2、标志,记号。
基本字义
泰tài(ㄊㄞˋ)
1、平安,安定: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
2、佳,美好:泰运。否(pǐ)极泰来。
3、极:泰西(旧指欧洲)。
4、骄纵,傲慢:泰侈(骄纵奢侈)。骄泰。
5、通:天地交泰。
基本字义
山shān(ㄕㄢ)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