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基本解释
词条:『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注音:ㄅ一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病入膏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典故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运用示例: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精选例句
1、自从知道病入膏肓后,他反倒乐观起来,病房总是充满笑声。
2、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癒。
3、老太太一直怀疑自己病入膏肓,所以终日。
4、曲萍萍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了可是她还缠绵病榻,她的脸色是那样的憔悴,嘴唇也是那么的苍白,青白脸色。她真是,人命危险啊,但是他看见某人来了仍旧是倩儿的眼镜睁开…
5、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茶饭不思。
古代诗词
宋代.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勤巴子病入膏肓,老盐官笑含鸩毒。」
宋代.何梦桂.挽山房先生 其二:「病入膏肓药砭难,绵绵相忆劝加餐。」
清代.林占梅.节烈行:「因之愤病入膏肓,延龄竟少神仙药。」
明代.苏葵.挽刑部夏司务:「轩昂天地作男儿,病入膏肓不可支。」
近义词:不可救药、生命垂危
反义词:手到病除、头痛脑热、妙手回春
基本字义
病bìng(ㄅ一ㄥˋ)
1、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病。病症。病例。病痛。病情。病源。病愈。病变。病危。病逝。病榻。病残。
2、缺点,错误:语病。通病。弊病。
3、损害,祸害:祸国病民。
4、不满,责备:诟病。
5、烦躁,担忧:“郑人病之”。
基本字义
入rù(ㄖㄨˋ)
1、进,由外到内:进入。入梦。
2、适合,恰好合适:入选。入耳。
基本字义
膏gāo(ㄍㄠ)
1、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其他字义
膏gào(ㄍㄠˋ)
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基本字义
肓huāng(ㄏㄨㄤ)
1、中医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膏肓(中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病入肓肓”是指病重到无法医治了)。
中英翻译
翻译:the disease is not cur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