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雌黄
基本解释
词条:『口中雌黄』
拼音:kǒu zhōng cí huáng
注音:ㄎㄡˇ ㄓㄨㄥ ㄘˊ ㄏㄨㄤˊ
解释: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口中雌黄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言论前后矛盾。
典故出处: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运用示例: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
古代诗词
宋代.张孝祥.和刘国正觅雌黄 其二:「口中雌黄盖天下,聊欲教我烦新诗。」
近义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基本字义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
基本字义
中zhōng(ㄓㄨㄥ)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适于,合于:中看。
其他字义
中zhòng(ㄓㄨㄥˋ)
1、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基本字义
雌cí(ㄘˊ)
1、母的,阴性的,与“雄”相对:雌性。雌花。雌雄。
2、〔雌黄〕矿物,橙黄色,可做颜料,古时用来涂改文字,如“信口雌雌”(随意讥评)。
3、柔羽。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