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楦
基本解释
词条:『麒麟楦』
拼音:qí lín xuàn
注音:ㄑ一ˊ ㄌ一ㄣˊ ㄒㄨㄢˋ
解释:唐朝人称演戏时装假麒麟的驴子叫麒麟楦。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麒麟楦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典故出处:宋·黄庭坚《山谷外集·次韵谢外舅食驴肠》诗:“忽思麒麟楦,突兀使人惊。”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次韵谢外舅食驴肠:「忽思麒麟楦,突兀使人惊。」
宋代.陆游.自嗟:「残骸皆作麒麟楦,旧友仍非处士牙。」
宋代.刘辰翁.虞美人:「谁向麒麟楦里、卸猴绯。」
宋代.方回.武宁茶提举相台郑君思恭之萱堂太夫人冯氏大:「谁其总戎动百万,我宁不作麒麟楦。」
基本字义
麒qí(ㄑ一ˊ)
1、〔麒麟〕见“麟”。
基本字义
麟lín(ㄌ一ㄣˊ)
1、〔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来喻杰出的人物。简称“麟”,如“凤毛麟角”,“麟凤龟龙”。
基本字义
楦xuàn(ㄒㄨㄢˋ)
1、做鞋用的模型:楦子。鞋楦。
2、拿东西把物体中空的部分填满使物体鼓起来:鞋楦楦鞋。装运鸡蛋,把箱子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