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正
基本解释
词条:『强词夺正』
拼音:qiáng cí duó zhèng
注音:ㄑ一ㄤˊ ㄘˊ ㄉㄨㄛˊ ㄓㄥˋ
解释: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同“强词夺理”。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强词夺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无理强辩。
典故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近义词:强词夺理
基本字义
强qiáng(ㄑ一ㄤˊ)
1、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2、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3、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胜。
4、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5、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强梁(强横霸道)。
6、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其他字义
强qiǎng(ㄑ一ㄤˇ)
1、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其他字义
强jiàng(ㄐ一ㄤˋ)
1、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基本字义
词(詞)cí(ㄘˊ)
1、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2、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3、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词韵。词曲。
基本字义
夺(奪)duó(ㄉㄨㄛˊ)
1、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词夺理。
2、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3、冲开:夺门而出。
4、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5、晃动:光彩夺目。
6、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夺。
7、漏掉(文字):第八行夺一字。
基本字义
正zhèng(ㄓㄥˋ)
1、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正襟危坐。
2、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恰好:正好。正中(zhōng)下怀。
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姓。
其他字义
正zhēng(ㄓㄥ)
1、〔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