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颠八倒
基本解释
词条:『七颠八倒』
拼音:qī diān bā dǎo
注音:ㄑ一 ㄉ一ㄢ ㄅㄚ ㄉㄠˇ
解释:形容十分凌乱。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七颠八倒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十分凌乱。
典故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1卷:“只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
运用示例:如今不幸他殁了,已得三年,家里的事,都七颠八倒。◎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四回
精选例句
1、那牛贼已经被我和令郎弄得七颠八倒,多分中山王不久就要处他死刑,还把他侵夺拐骗而得的百万家私分给许多受害人家。
2、一个腰间挂着魔杖,笑的七颠八倒的男玩家说道。
3、不消得盗劫火烧,只消有出无进,七颠八倒,做事不着,算计不就,的渐渐消耗了。
4、关键是之感,使两个人喝罢后都吐得哭得七颠八倒。
5、既死莫伤心好料理身后事宜莫弄得七颠八倒。
古代诗词
宋代.释志璇.偈五首:「不休去,不歇去,业识忙忙去,七颠八倒去,十字街头闹浩浩地声色里坐卧去,三家村里盈衢寒路荆棘里游戏去,刀山剑树劈腹剜心鑊汤炉炭皮穿骨烂去。」
宋代.释道颜.颂古:「七颠八倒,孰是孰非。」
宋代.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无量劫来,七颠八倒。」
宋代.释大观.偈颂五十一首:「七颠八倒,大寂定门。」
近义词:乌七八糟、杂乱无章、七零八落、东倒西歪、乱七八糟
反义词:有条有理、井然有序
基本字义
七qī(ㄑ一)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基本字义
颠(顛)diān(ㄉ一ㄢ)
1、头顶:华颠。
2、最高最初的部分:颠末(本末)。山颠。
3、倾倒,跌:颠沛。颠倒(dǎo)。颠踬。颠覆。颠扑不破。
4、上下跳动:颠簸。
5、古同“癫”,精神错乱。
基本字义
八bā(ㄅㄚ)
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基本字义
倒dǎo(ㄉㄠˇ)
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其他字义
倒dào(ㄉㄠˋ)
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
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
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
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