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基本解释
词条:『乌合之众』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注音:ㄨ ㄏㄜˊ ㄓ ㄓㄨㄥˋ
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乌合之众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运用示例: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 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精选例句
1、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化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
2、于是它专心地躲在郊外的一个俱乐部里擦拭浴盆,逃避乌合之众们的打扰。
3、一群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是成不了大事的。
4、搞无政府主义完全不必自下而上,有一帮牢骚满腹的乌合之众来领导。
5、对的阿吉达比耶的访问发现,反卡扎非武装和原来相比显得没那么乌合之众了,但是仍然不很专业.
近义词:一盘散沙
反义词:如鸟兽散
基本字义
乌(烏)wū(ㄨ)
1、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2、黑色的:乌亮。乌云。
3、无,没有:化为乌有。
4、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
5、古同“呜”,呜乎。
6、姓。
基本字义
合hé(ㄏㄜˊ)
1、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总共,全:合家欢乐。
6、计,折算:合多少钱。
7、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其他字义
合gě(ㄍㄜˇ)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基本字义
之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众(衆)zhòng(ㄓㄨㄥˋ)
1、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2、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中英翻译
翻译:mob; an awkward squad; rabble; rout;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mob*[mɒb]
n. 暴民, 民众, 暴徒
vt. 大举包围, 蜂拥进入, 围攻
vi. 聚众生事
【法】 民众, 流氓, 暴民
rabble*['ræbl]
n. 乌合之众, 暴民, 下层社会, 长柄耙
vt. 聚众闹事, 用拨火棍搅动
【机】 搅拌杆
rout*[raut]
n. 溃败, 大败, 乌合之众, 盛大晚会
vt. 使溃败, 使败逃, 打垮, 用鼻拱, 挖起, 搜, 唤起
vi. 用鼻拱地, 搜
【法】 聚众骚扰, 骚动, 聚众闹事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