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之策
基本解释
词条:『万全之策』
拼音:wàn quán zhī cè
注音:ㄨㄢˋ ㄑㄨㄢˊ ㄓ ㄘㄜˋ
解释:策:计策、办法。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万全之策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最好的解决办法。
典故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将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运用示例:必思一万全之策,方可无虞。◎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精选例句
1、清兵入关之后,李自成还想找出一个万全之策,保住刚建立的政权。
2、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造成的影响,但官员们亦承认对于环境来说并无万全之策。
3、大家好好想想,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才好。
4、张良和萧何连忙劝解,沛公转念一想,今日羽翼尚不丰满,倘若此时与项羽翻脸,必然,反倒被他所灭,但有一线立足,得以,再伺机图谋,也不失为万全之策。
5、也许喝醉后出汗的感觉会很好,但是当你脱水之后再去跑步,绝对不是一个万全之策。
近义词:锦囊妙计、万全之计
基本字义
万(萬)wàn(ㄨㄢˋ)
1、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2、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3、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4、姓。
其他字义
万(萬)mò(ㄇㄛˋ)
1、〔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基本字义
全quán(ㄑㄨㄢˊ)
1、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2、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3、都:代表全来了。
4、使不受损伤:保全。
5、姓。
基本字义
之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策cè(ㄘㄜˋ)
1、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2、鞭打:策马。鞭策。
3、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4、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5、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6、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7、杖:策杖。
8、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10、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1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