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迹可寻
基本解释
词条:『无迹可寻』
拼音:wú jì kě xún
注音:ㄨˊ ㄐ一ˋ ㄎㄜˇ ㄒㄨㄣˊ
解释: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无迹可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典故出处:《宋书·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精选例句
1、但是这个剧场归他们所有,他们可以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熄灭灯光,切断电闸,关门放狗,最后狗过天晴,一切都无迹可寻。
2、翻开诗卷,她的身形随处可见,查阅历史,她却几乎无迹可寻。
3、它们在明亮的空气中简直无迹可寻,而同时又清晰可辨。
4、如今,我想把那段时光记录下来,记忆中却无迹可寻,也好,走到今天,我更信任遗忘。
5、因为是情绪,所以应是无迹可寻。
古代诗词
宋代.汪炎昶.读孙元京诗集:「鬼吟似有声堪听,风过浑无迹可寻。」
宋代.刘弇.石港高侯见遗雏鹤辄成十五韵:「无迹可寻华表旧,有程应想洞天归。」
宋代.释居简.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四:「败阙在双林,都无迹可寻。」
宋代.释德洪.第十五祖真赞:「无言可寄,无迹可寻。」
近义词:无迹可求
反义词:按图索骥、来龙去脉
基本字义
无(無)wú(ㄨˊ)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基本字义
迹jì(ㄐ一ˋ)
1、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2、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3、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4、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5、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基本字义
可kě(ㄎㄜˇ)
1、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尽,满:可劲儿干。
6、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姓。
其他字义
可kè(ㄎㄜˋ)
1、〔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基本字义
寻(尋)xún(ㄒㄨㄣˊ)
1、找,搜求:寻找。寻觅。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
2、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