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默默
基本解释
词条:『昏昏默默』
拼音:hūn hūn mò mò
注音:ㄏㄨㄣ ㄏㄨㄣ ㄇㄛˋ ㄇㄛˋ
解释:
1.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指至道难见莫测。
2.迷糊,不知所以。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昏昏默默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典故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古代诗词
元代.高道宽.西江月:「混沌屯蒙如卵,昏昏默默盈空。」
元代.刘志渊.踏莎行:「冥冥杳杳涤神珠,昏昏默默开心月。」
元代.马钰.真欢乐 继重阳韵:「昏昏默默无依托。」
元代.马钰.十报恩:「昏昏默默澄澄湛,杳昔冥冥净净清。」
元代.谭处端.酹江月:「昏昏默默,暗中贤圣知道。」
近义词:迷迷糊糊
基本字义
昏hūn(ㄏㄨㄣ)
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xǐng)(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2、暗而无光:昏暗。昏黑。
3、惑乱:昏愦。昏聩。昏庸。
4、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昏。昏厥(亦称“晕厥”)。昏乱。
5、古同“婚”,婚姻。
基本字义
默mò(ㄇㄛˋ)
1、不说话,不出声:默认。默写。默许。默哀。默诵。默读。默悼。默契。沉默。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