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疑不决
基本解释
词条:『狐疑不决』
拼音:hú yí bù jué
注音:ㄏㄨˊ 一ˊ ㄅㄨˋ ㄐㄩㄝˊ
解释: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补充式成语
常规用法:狐疑不决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运用示例:县官听说,也自狐疑不决起来,暗想道这事倒是我认错了?◎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
精选例句
1、男儿汉狐疑不决,别遗终身之恨。
2、狐疑不决的人,那雨磨磨蹭蹭地下了又下,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变成了一场豪雨。
3、杨康心中狐疑不决,还隐约有些害怕,当即又拿起几本漫画试了试,但是,当他拿着漫画的时候,却是什么都没有,一切正常。
4、听了他的汇报,经理自己也狐疑不决起来,暗想道:难道这是我错怪了他吗?
5、杜若兴冲冲地将碗的鸡汤放在桌上,边用眼瞄下任燕那依然如春花烂漫的好看的脸上几缕狐疑不决的神色,禁不住欣然一笑。
近义词:犹豫不决
反义词:当机立断
基本字义
狐hú(ㄏㄨˊ)
1、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2、姓。
基本字义
疑yí(一ˊ)
1、不信,猜度(duó):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
2、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
其他字义
疑nǐ(ㄋ一ˇ)
1、安定,止息。
2、古同“拟”,比拟。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决jué(ㄐㄩㄝˊ)
1、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决江疏河”。
2、堤岸被水冲开:决口。溃决。
3、断定,拿定主意: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
4、一定(用在否定词前):决不后退。
5、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
6、执行死刑:处决。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