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无愧
基本解释
词条:『扪心无愧』
拼音:mén xīn wú kuì
注音:ㄇㄣˊ ㄒ一ㄣ ㄨˊ ㄎㄨㄟˋ
解释:扪:摸;愧:惭愧。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扪心无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光明磊落。
典故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不忍曲作钩,乍能折为玉。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宋代.丘葵.自修:「但得扪心无愧怍,庶几省已少愆尤。」
近义词:问心无愧、光明磊落
反义词:问心有愧
基本字义
扪(捫)mén(ㄇㄣˊ)
1、按,摸:扪心自问。
基本字义
心xīn(ㄒ一ㄣ)
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2、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3、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基本字义
无(無)wú(ㄨˊ)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基本字义
愧kuì(ㄎㄨㄟˋ)
1、羞惭:羞愧。惭愧。愧色。愧怍(惭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脸红)。愧悔。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