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绵袄子
基本解释
词条:『黄绵袄子』
拼音:huáng mián ǎo zǐ
注音:ㄏㄨㄤˊ ㄇ一ㄢˊ ㄠˇ ㄗˇ
解释:比喻冬天的太阳。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黄绵袄子作主语、宾语;指太阳。
典故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古代诗词
明代.杨慎.题西湖十景邹和峰家藏戴文进画巨浸秋波 其八 周仪晚晴六言:「天借黄绵袄子,怜吾七十从军。」
清代.王夫之.斸蕨行:「伶仃相扶过眼前,黄绵袄子雀儿毡,梦里春光快活天。」
清代.陆求可.望远行:「黄绵袄子落檐牙。」
清代.黄毓祺.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 其九 绵:「黄绵袄子易经过,夜坐其如彻骨何。」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绵(綿)mián(ㄇ一ㄢˊ)
1、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绵。绵绸。绵里藏针。
2、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绵薄。绵软。绵力。
3、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绵延。绵联。绵长。绵亘。连绵。
4、性情温和:他平时挺绵。
基本字义
袄(襖)ǎo(ㄠˇ)
1、有衬里的上衣:夹袄。棉袄。皮袄。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