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
基本解释
词条:『道不拾遗』
拼音:dào bù shí yí
注音: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
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主体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规用法:道不拾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典故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运用示例: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精选例句
1、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2、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3、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
4、却说包丞相镇守边庭,人民乐业,百姓讴歌,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5、时人赞叹,建文时,法网疏阔,道不拾遗,士风朴茂,尚义者多。
古代诗词
明代.无名.吴人歌:「朝判长洲暮判吴,道不拾遗人不孤。」
元代.杨维桢.华亭主簿张侯明善:「道不拾遗户不关,田莱尽辟驿桥完。」
元代.宋褧.赠辛瑞卿(名居祯尝质物于某氏私库误赎得玉带金器不受而返之时人义其事):「之子轻财能好义,事如行道不拾遗。」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打家劫舍
基本字义
道dào(ㄉㄠˋ)
1、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2、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4、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5、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道士。道姑。道行(háng)(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8、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9、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10、线条:铅笔道儿。
11、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14、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拾shí(ㄕˊ)
1、捡,从地上拿起: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收,敛,整理:收拾。拾掇。
3、“十”的大写。
4、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其他字义
拾shè(ㄕㄜˋ)
1、古同“涉”,历,经由:拾级而上。
基本字义
遗(遺)yí(一ˊ)
1、丢失:遗失。遗落。
2、漏掉:遗忘。遗漏。
3、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4、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死人留下的:遗骨。遗言。遗嘱。
6、不自觉地排泄:遗尿。遗精。
7、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遗传。
8、抛弃: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