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萍踪
基本解释
词条:『浪迹萍踪』
拼音:làng jì píng zōng
注音:ㄌㄤˋ ㄐ一ˋ ㄆ一ㄥˊ ㄗㄨㄥ
解释:浪迹:四处流浪;萍踪:象浮萍一样,漂浮不定。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浪迹萍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典故出处:吴梅《风洞山 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迹萍踪向何处投。”
运用示例:引见就有职业,不比从前浪迹萍踪,东西无定了。◎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九回
古代诗词
明代.成鹫.移居梅园答庞静庵来韵 其二:「浪迹萍踪两不知,自来自去自寻思。」
清代.顾太清.浪淘沙 送珊枝归武林:「浪迹萍踪。」
近义词:浪迹浮踪、萍踪浪迹
基本字义
浪làng(ㄌㄤˋ)
1、大波:波浪。海浪。巨浪。风浪。浪涛。浪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浪静。
2、像波浪起伏的:麦浪。声浪。
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流浪。浪费。浪迹。浪人。孟浪。
基本字义
迹jì(ㄐ一ˋ)
1、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2、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3、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4、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5、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基本字义
萍píng(ㄆ一ㄥˊ)
1、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萍泊。萍踪。萍水相逢。
基本字义
踪zōng(ㄗㄨㄥ)
1、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