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小怪
基本解释
词条:『大惊小怪』
拼音:dà jīng xiǎo guài
注音:ㄉㄚˋ ㄐ一ㄥ ㄒ一ㄠˇ ㄍㄨㄞˋ
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大惊小怪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否定句中。
典故出处: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运用示例: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精选例句
1、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2、然而她的脸由于经常露出各种大惊小怪,的表倩,还是很有人情味。
3、对那些并不奇怪的事倒咄咄称奇,大惊小怪。
4、我始终不明白:那些能相信人格化的神这种非常不可能的东西的人却对人格化的鬼大惊小怪。
5、他们不说出来,也不对此大惊小怪,只是沿路向荷马眨眨眼,荷马也报以眨眼一一和我们一样!
古代诗词
明代.李贽.题绣佛精舍:「可笑成男月上女,大惊小怪称奇事。」
明代.成鹫.观乐块然作指头画却赠:「扁舟过我坐未稳,大惊小怪呈空拳。」
近义词:习以为常、少见多怪
反义词: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基本字义
大dà(ㄉㄚˋ)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时间更远:大前年。
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其他字义
大dài(ㄉㄞˋ)
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其他字义
大tài(ㄊㄞˋ)
1、古通“太”。
2、古通“泰”。
基本字义
惊(驚)jīng(ㄐ一ㄥ)
1、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惊车。惊群。马惊车败。
2、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惊恐。惊骇。惊愕。惊惶。惊诧。惊遽。惊厥。惊悟。惊心动魄。惊惶失措。惊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震动:惊动。惊扰。惊堂木。打草惊蛇。
4、出人意料的:惊喜。
基本字义
小xiǎo(ㄒ一ㄠˇ)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3、时间短:小坐。小住。
4、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
5、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6、妾:小房。
基本字义
怪guài(ㄍㄨㄞˋ)
1、奇异,不平常:怪诞(离奇古怪)。怪事。怪物。怪讶。怪圈(quān)。怪话。怪异。奇形怪状。
2、惊奇:大惊小怪。怪不得。
3、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怪。妖怪。
4、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怪癖(古怪的癖好)。怪僻(古怪)。
5、很,非常:怪好的天气。
6、怨,责备:不怪你。怪罪。怪怨。
中英翻译
翻译:a storm in a teacup; foofaraw; fuss; like a hen with one chicken
a storm in a teacup小题大作, 大惊小怪
foofaraw*['fu:fәrɒ:]
n. 华丽装饰, 大惊小怪
fuss*[fʌs]
n. 大惊小怪, 小题大作, 忙乱
vi. 无事自扰, 焦急, 焦燥, 忙乱
vt. 使激动, 使烦燥
like a hen with one chicken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