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
基本解释
词条:『春去夏来』
拼音:chūn qù xià lái
注音:ㄔㄨㄣ ㄑㄨˋ ㄒ一ㄚˋ ㄌㄞˊ
解释: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春去夏来作宾语、状语;形容时光流逝。
古代诗词
宋代.赵汝普.暮春晚酌:「春去夏来雨雪花,飞入隔窗点绛纱。」
明代.黄省曾.江行早眺言怀一首:「春去夏来常水宿,苍茫万里看朱旭。」
明代.黄衷.清明舟中:「春去夏来何所事,可堪推引各成翁。」
近义词:秋去冬来
基本字义
春chūn(ㄔㄨㄣ)
1、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d.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e.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2、两性相求的欲望:春心。怀春。
3、生机:大地回春。
4、姓。
基本字义
去qù(ㄑㄨˋ)
1、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2、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3、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4、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6、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7、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8、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基本字义
夏xià(ㄒ一ㄚˋ)
1、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2、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3、指中国:华夏。
4、姓。
基本字义
来(來)lái(ㄌㄞˊ)
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做某个动作:胡来。
6、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