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基本解释
词条:『招贤纳士』
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
注音:ㄓㄠ ㄒ一ㄢˊ ㄋㄚˋ ㄕˋ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招贤纳士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典故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运用示例: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精选例句
1、从公司创建伊始积极在社会各界招贤纳士,为公司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2、戴京焦透露,嘉实基金已经在华尔街招贤纳士,寻找专门研究小盘股的基金经理。
3、在研、产、商三大领域发展过程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招贤纳士,立足创新,不断开发新的项目,生产新的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以辉煌的成就奔向灿烂的明天。
4、如果我们目前在招贤纳士,将行业专业化方面已显逊色,那么,随之而来的专业人才短缺将更严重地制约本行业及其专业化的发展。
5、黄金台又名金台、燕台、招贤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
近义词:纳士招贤、招贤礼士
反义词:植党营私
基本字义
招zhāo(ㄓㄠ)
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
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
3、应接:招待宾客。
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
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
6、同“着”。
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基本字义
贤(賢)xián(ㄒ一ㄢˊ)
1、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2、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贤弟。贤侄。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基本字义
纳(納)nà(ㄋㄚˋ)
1、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2、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3、享受:纳福。纳凉。
4、缴付:纳税。
5、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6、姓。
基本字义
士shì(ㄕˋ)
1、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2、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3、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4、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5、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6、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