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联系我们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知人之明

基本解释

词条:『知人之明』

拼音:zhī rén zhī míng

注音:ㄓ ㄖㄣˊ ㄓ ㄇ一ㄥˊ

解释: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知人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典故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精选例句

1、正确进行人际交往,需要有知人之明。
2、汉高祖刘邦正是因为有知人之明,才能力挫项羽,打下大汉江山。
3、中国儒家智德观的特点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作是一种人事之智或者说是知人之明。
4、阁下既无知人之明,现被众叛亲离,也属理所当然!
5、可是如果这样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

古代诗词

魏晋.无名氏.关中为游殷谚:「生有知人之明。」

近义词:知人之鉴

基本字义

zhī(ㄓ)

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使知道:通知。知照。

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其他字义

zhì(ㄓˋ)

1、古同“智”,智慧。

基本字义

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míng(ㄇ一ㄥˊ)

1、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视觉,眼力:失明。

8、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中国朝代名:明代。

11、姓。

中英翻译

翻译:ability to appreciate a person's character and ability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安贫知命 谙知 饱当知人饥 禀知 不可知论 报知 百不知 报君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