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吼
基本解释
词条:『狮子吼』
拼音:shī zǐ hǒu
注音:ㄕ ㄗˇ ㄏㄡˇ
解释: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狮子吼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典故出处:《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精选例句
1、势作狮子吼那些年我们眉梢写着愁。
2、他忽然理解了知事先生为何作狮子吼状,那是一个父亲被逼到绝境时做出的应激反应,那种父母独有的巨大的保护欲也控制着候机大厅里的人们,所以他们要努力地举高自己的孩子往前送。
3、我佛如来也难免作狮子吼!何况和尚。
4、看他那声音,比狮子吼还要猛烈、气壮山河,隔着几人家也要听见了!
5、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戏赠曹子方家凤儿:「拣芽入汤狮子吼,荔子新剥女儿颊。」
宋代.黄庭坚.赠王环中:「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
宋代.陆游.赠王伯长主簿:「君要亲嘗狮子吼,法须尽吐野狐涎。」
唐代.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唐代.刘禹锡.送元简上人适越:「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
基本字义
狮(獅)shī(ㄕ)
1、哺乳动物,雄的脖子上有长鬣,多产于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称“狮子”;古亦作“师子”):狮子舞。狮子搏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不轻视)。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基本字义
吼hǒu(ㄏㄡˇ)
1、兽大声叫:吼叫。狮吼。
2、人在激怒时的呼喊:大吼。
3、(风、汽笛、大炮等)发出巨大的声响: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