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指气使
基本解释
词条:『颐指气使』
拼音:yí zhǐ qì shǐ
注音:一ˊ ㄓˇ ㄑ一ˋ ㄕˇ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颐指气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运用示例:他颐指气使,心狠手辣。◎ 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精选例句
1、如领导妄自尊大,不知情理或以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必然会伤害人才的情感,疏远人才的信任感,从而波动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
2、我们以前是朋友,但她总是对我颐指气使。
3、我们没有权利假借后天的给予对别人颐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怨自艾。
4、地区化的经济组织是以承认成员国主权平等为前提的,发达国家不能对发展中国家颐指气使,为所欲为,而比较注意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5、七巧之所以可以忍声吞气地熬着,是因为她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凭借手中的钱对别人颐指气使。
古代诗词
明代.韩雍.与冯宪副朱挥使昆仲游东禅:「唤来高徒聪上人,颐指气使勤周旋。」
近义词:目使颐令、目指气使、发号施令
反义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基本字义
颐(頤)yí(一ˊ)
1、面颊,腮:支颐。解(jiě)颐。颐指气使。
2、休养,保养:颐神。颐养。
3、文言助词,无义:“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
基本字义
指zhǐ(ㄓˇ)
1、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
2、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指雨。
3、(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
4、点明,告知: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
5、直立,竖起:令人发(fà)指(形容极为愤怒)。
6、意向针对:指标。指定。
7、古同“旨”,意义,目的。
基本字义
气(氣)qì(ㄑ一ˋ)
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
7、欺压:受气。
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字义
使shǐ(ㄕˇ)
1、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2、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3、让,令,叫:迫使。
4、假若:假使。即使。
5、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中英翻译
翻译:order people by ges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