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模糊
基本解释
词条:『血肉模糊』
拼音:xuè ròu mó hu
注音:ㄒㄩㄝˋ ㄖㄡˋ ㄇㄛˊ ˙ㄏㄨ
解释: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血肉模糊作谓语、定语;用于流血场面。
典故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精选例句
1、她宁可亲自割断所有的牵挂,纵是血肉模糊,亦在所不惜。
2、在一个伤痕累累血肉模糊的身子上,居然还会有一张人的面孔,而且还能证明他还继续一天天地活着。
3、那一年,姚城门前,险些自刎而亡的她跌入他怀中,轻若无物,却砸得他血肉模糊,神智全灭。
4、这时光,就仿佛是融入了我们的皮肤,如今,被生生剥离,落得血肉模糊。
5、但是,我要是摔得血肉模糊或者粉身碎骨的话,一定会给大家添麻烦的,所以还是先钻进一个结实的袋子里会比较好吧。
古代诗词
明代.王世贞.乐府变十九首 其八 金吾缇骑行:「廷尉当之五刑,血肉模糊吞声。」
近义词:伤亡枕藉、血肉横飞、皮开肉绽
基本字义
血xuè(ㄒㄩㄝˋ)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血xiě(ㄒ一ㄝˇ)
1、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基本字义
肉ròu(ㄖㄡˋ)
1、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2、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3、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4、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5、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6、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基本字义
模mó(ㄇㄛˊ)
1、法式,规范,标准: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
2、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
3、特指“模范”:劳模。英模。
其他字义
模mú(ㄇㄨˊ)
1、〔模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c.描摹。
2、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模子。模板。模具。
基本字义
糊hū(ㄏㄨ)
1、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糊了一层泥。
其他字义
糊hú(ㄏㄨˊ)
1、粘合,涂附:裱糊。糊墙。糊窗户。
2、粥类:糊口。
3、〔糊涂〕a.不明事理;认识模糊混乱,如“他太糊糊了”;b.内容混乱的,如“糊糊账”。
4、同“煳”。
其他字义
糊hù(ㄏㄨˋ)
1、像粥一样的食物:面糊。辣椒糊。
2、欺骗,蒙混,敷衍: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