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物外
基本解释
词条:『逍遥物外』
拼音:xiāo yáo wù wài
注音:ㄒ一ㄠ 一ㄠˊ ㄨˋ ㄨㄞˋ
解释:指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逍遥物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典故出处: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运用示例: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
古代诗词
元代.长筌子.百宝妆:「逍遥物外生涯,随分乐天知命,闲伴风月。」
宋代.黄庭坚.满庭芳:「我已逍遥物外,人冤道、别有思量。」
元代.侯善渊.酹江月:「逍遥物外无拘,风邻月伴,便是余生计,石上溪边猿送果,酒满十方吟缀。」
元代.侯善渊.益寿美金花:「随我逍遥物外游。」
五代.李珣.定风波:「十载逍遥物外居,白云流水似相于。」
近义词:逍遥自得
基本字义
逍xiāo(ㄒ一ㄠ)
1、〔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如“逍逍自在”。
基本字义
遥yáo(一ㄠˊ)
1、远:遥远。遥望。遥想。遥瞻。遥指。遥瞩。遥相呼应。路遥知马力。遥测。遥感。遥控。
基本字义
物wù(ㄨˋ)
1、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2、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3、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基本字义
外wài(ㄨㄞˋ)
1、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外合。外行(háng)。
2、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3、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4、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5、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6、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关系疏远的:外人。
8、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