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
基本解释
词条:『跳梁小丑』
拼音:tiào liáng xiǎo chǒu
注音:ㄊ一ㄠˋ ㄌ一ㄤˊ ㄒ一ㄠˇ ㄔㄡˇ
解释: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跳梁小丑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运用示例: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 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
精选例句
1、他不是什么英雄,他只是个跳梁小丑。
2、他是个跳梁小丑,让别人当枪使还自以为得意。
3、只会作口舌之争,不过跳梁小丑。
4、国际上总有那么几个跳梁小丑跟在超级大国的后面鼓噪,干涉别国的内政。
5、而雷天的言行举止让他,低级的耍狠炫耀在市井混子中好使,但在这些成功上流社会的精英分子眼中就是跳梁小丑,不值一提。
古代诗词
明代.薛瑄.壶头歌:「跳梁小丑胡为哉,竟因遗算稽颡来。」
明代.朱诚泳.杨化州清节卷:「跳梁小丑空为乱,安堵居民总不惊。」
近现代.龙榆生.水调歌头二首 其一:「直看摧枯拉朽,何况跳梁小丑,生灭总寻常。」
清代.阿克敦.准噶尔歌:「子济父恶惟恃远,跳梁小丑亦太迷。」
清代.沈士临.奉题加赠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 其一:「跳梁小丑竟何为,志士仓皇殉节奇。」
近义词:害群之马、势利小人
反义词:志士仁人、正人君子
基本字义
跳tiào(ㄊ一ㄠˋ)
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其他字义
跳táo(ㄊㄠˊ)
1、古同“逃”。
基本字义
梁liáng(ㄌ一ㄤˊ)
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2、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3、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4、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5、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6、姓。
基本字义
小xiǎo(ㄒ一ㄠˇ)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3、时间短:小坐。小住。
4、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
5、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6、妾:小房。
基本字义
丑(醜)chǒu(ㄔㄡˇ)
1、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2、用于计时: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3、传统戏剧角色名:丑角。丑旦。
4、相貌难看:丑陋。
5、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丑化。丑恶。丑闻。丑态百出。跳梁小丑。
中英翻译
翻译:contemptible scound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