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黄雀
基本解释
词条:『螳螂黄雀』
拼音:táng láng huáng què
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ㄏㄨㄤˊ ㄑㄩㄝˋ
解释: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规用法:螳螂黄雀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典故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古代诗词
宋代.洪咨夔.次韵临安赵丞读绍运图:「螳螂黄雀递相视,谁肯帖耳甘伏雌。」
清代.樊增祥.沁园春 其五 蝉:「高飞去,莫螳螂黄雀,辗转相寻。」
近义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基本字义
螳táng(ㄊㄤˊ)
1、〔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螳螳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螳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基本字义
螂láng(ㄌㄤˊ)
1、〔螳螂〕见“螳”。
2、〔蜣螂〕见“蜣”。
3、〔蟑螂〕见“蟑”。
4、〔蚂(mǎ)螂〕见“蚂2”。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雀què(ㄑㄩㄝˋ)
1、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其他字义
雀qiāo(ㄑ一ㄠ)
1、〔雀子〕即“雀斑”。
其他字义
雀qiǎo(ㄑ一ㄠˇ)
1、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盲”)。家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