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笔杆子
基本解释
词条:『耍笔杆子』
拼音:shuǎ bǐ gǎn zǐ
注音:ㄕㄨㄚˇ ㄅ一ˇ ㄍㄢˇ ㄗˇ
解释:用笔写作,玩弄文字。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规用法:耍笔杆子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痞。
典故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七章:“我们是干活的,哪有时间耍笔杆子。”
近义词:玩弄词藻、舞文弄墨
基本字义
耍shuǎ(ㄕㄨㄚˇ)
1、游戏:玩耍。耍笑。
2、玩弄,戏弄:耍弄。耍猴。
3、舞动,施展:耍滑。耍手艺。耍手腕。
基本字义
笔(筆)bǐ(ㄅ一ˇ)
1、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2、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3、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4、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5、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6、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7、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基本字义
杆gān(ㄍㄢ)
1、较长的棍:杆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杆。桅杆。电线杆。
其他字义
杆gǎn(ㄍㄢˇ)
1、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杆儿。杆菌。
2、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笔。一杆步枪。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